/uploadDir/jpg/20170704/1499149979729.jpg
新闻中心NEWS

0871-63601306

担保公司“零代偿”能否依然?
发布日期:2014-11-12     浏览次数:2299
T浏览字号


近些年,担保业乱象频现,业内规范整顿也在不断进行,在一定方面取得了进展。2013年,担保公司实现“零代偿”,今年能否继续保持?在担保风险呈上升趋势的当下,对于“零代偿”业内人士也缺乏信心。担保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,出现代偿也正常,只是要控制在一定规模之下,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。



听到有担保机构去年代偿为零,您会作何反应? 有一位成立十余年的行业“佼佼者”表示:“我们公司2012年代偿率2%,2013年1.6%,远低于2012年1.3%的行业整体水平,但做到零代偿真不容易。”在担保危机高发的当下,记者获取的担保业界声音中,质疑多于相信。上述事情起因于河南省担保集团的一则消息。该消息称,该公司2013年融资担保业务“零代偿”,这种担保机构普遍难以实现的业绩是否真实?该公司又是怎样做到的呢?



在担保风险呈上升趋势的当下,对于“零代偿”业内人士也缺乏信心。“担保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,出现代偿也正常。只是要控制在一定规模之下,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。”某监管人士告诉记者。在分析当前担保业存在的风险时,王宇认为,经济下行,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,其中以资源型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。企业融资互保圈频繁出现危机,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雪上加霜。



另外,今年金融机构有一个明显变化,“对中小企业贷款费率平均上浮40%以上,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平均达到13%以上,加上担保费就是15%,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承受的。”王宇表示,“相当一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运行,被迫到资本市场融资,或做民间借贷,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风险,可能导致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增加。”



事实上,银担合作不对等所造成的风险隐忧,是一个长期困扰担保业的问题。“担保介于企业与银行之间,担保公司直接为贷款风险兜底,但仅收取担保金额1%至3%的担保费,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,导致去年以来大量担保公司勉强生存甚至出现亏损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说。



担保谋求“自救”



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,担保公司如何走出困境?王宇所在的公司摸索出“融入企业,过程控制”的风险防范之道。“工作一定要做扎实。比如,我们参股了100多家县级担保机构,中小企业大多在这些县级机构里;我们要求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不但提供反担保,同时加强对当地企业的监控,对企业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,跑不了。”王宇说。



还有的地方担保机构开始寻求政策保护以打破担保困局。担保业内人士建议,需要构筑一套由政府引导的再担保体系,并明确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摊机制。但是担保机构也要从增强内生动力着手,因为从目前情况来看,很大一部分担保机构的顶层设计思路不清晰,对短期和长期发展缺乏前瞻性;从内部管理层面来看,国内的大部分政策性担保机构仍在某种程度上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多,市场化程度较低,而很多民营担保机构则在规范管理上缺乏信心和诚意。



结语:在担保危机高发的当下,面对“零代偿”,更多的业内人士选择了质疑的态度,更缺乏信心,担保业未来如何打破困局,发人深思。


分享到:
1
©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1005511号-1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93号
技术支持:奥远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