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uploadDir/jpg/20170704/1499149979729.jpg
新闻中心NEWS

0871-63601306

通 胀 猛 于 虎
发布日期:2012-02-21     浏览次数:1793
T浏览字号


一旦“超市”失去稳定,涨价不止,便会立即切切实实地伤害到广大百姓、尤其是已经生活在崩溃边缘的弱势群体,使其难于维持。百姓生活一旦无着,社会动荡在所难免。



古人云:“苛政猛于虎。”何为苛政?大概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横征暴敛。即便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上,如果在经济问题上前后失措,搞得一团糟,其害亦猛于吃人之虎。



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年代,尽管钱币已经在经济活动中流通,但人们支付薪酬的主要方式,还是以物相抵。从朝廷命官到佃户伙计,其俸禄薪酬是以粮食为单位来计算的;一朝经济的的盛衰,最终也是以粮仓充实与否为最终衡量标准。以粮为主的结果,自然是“民以食为天”。因此,粮食的涨落,关系到天下太平,是历朝历代大政统筹中的方向标。粮价涨,害民;粮价跌,伤农;粮价平,天下安。诚然,年成丰歉无算,粮价涨跌难免。



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到来,使“交换”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因和目的,从而将人类社会推入了货币时代——人们所有的经济活动的酬劳和支付形式,都以货币为之。于是,在现代社会中“民以薪为天”。但粮价的涨跌的必然性及其关乎天下安宁的道理,却由现代经济中的通胀和通缩传承不变。



改革开放以来,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,通胀和通缩也随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在所难免的常见病。然而,两种不同经济形势导致的结果,则较之农耕经济中粮价涨跌带来的危害更为鲜明惨烈。



通缩是工商业者和执政者的噩梦。货物滞销、市场萎缩致使经济呆滞。如不及时有效治理,必将导致整个经济的衰败。治理通缩的办法,无外乎放松银根、降低利率、减免税务、鼓励投资;直至国家政府出面直接强力干预,大把撒钱,大兴土木,已达振兴经济之效。凯恩斯主义被执政者们奉为治理通缩的灵丹妙药,中外皆然,道理便在于此。



但通缩导致物价低迷,形成买方市场,一时间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利市;政府振兴经济的措施,激发就业市场扩容,平民百姓也可以因此获益。由此看来,通缩之虎虽猛,其下口的首要目标却是有钱有势的大户。对于升斗草民,在短期内并非直接威胁。如果通缩能够很快地获得有效治理,百姓反而可以获利。 通胀则不然,此虎吞噬的是天下百姓,首先,在货币经济时代,飞涨的物价使全天下百姓的劳动迅速贬值——薪酬不变,但能买回的东西却大减。油盐柴米衣食住行病老学养统统涨价的结果,是物价寸涨,薪酬尺减。更有甚者,是一方经济的过热、市场繁荣,另一方却物价飙升,入不敷出。两相对照,其痛难当。以其日夜煎熬,不如铤而走险。



其次,通胀实际上是一场社会的窃贫济富运动。百姓持家过日子,勤俭为本,能省则省,将节省下来的血汗钱存入银行,以备不时之需。而现代市场经济之中,商贾富豪的成功之道,离不开借贷钻营,资本腾挪。通胀袭来,百姓储蓄的血汗钱瞬间缩水,而借贷者则大发利市:一方面所欠的债务迅速递减,一方面所持物业不断升值。其结果,是百姓的储蓄挪入了富人的腰包。穷着愈穷,富者愈富。社会公平的不断式微的同时,两级分化日益严重,由此激发大规模社会对立与冲突。



再次,通胀使天下的百姓信心崩溃。通胀之下,物有所值,钱有所失,因此引发抢购狂潮。购物恐慌之中,合理计划、量入而出等理性经济活动得不偿失;囤积居奇、投机倒把等非理性经济活动则大行其道。“一锤子”买卖泛滥同时,整体社会经济活动的信誉日益低落甚至当然无存。其结果是人们对社会的“明天”失去信心甚至绝望。



在今天之中国,通胀之虎已然成型。去年年底以来,物价一路飙升。近来由于中东的乱局,国际能源市场上的油贩子们趁机哄抬油价,国内的燃油价格也应声而起,为已经相当严重的通胀“火上浇油”,导致“超市”价格狂飙。近年来,政府一直力图稳定“房市”,尽管结果始终差强人意,但并未形成太大的社会问题。根本原因在于进出“房市”角力者,无外乎发展商、投资(机)客、富豪显宦以及挣扎的中产阶层。尽管“战斗”激烈异常,但并未切实危机支撑社会稳定的最根本群体——广大百姓,高“房市”下,他们仍然可以维持生计。一旦“超市”失去稳定,涨价不止,便会立即切切实实地伤害到广大百姓、尤其是弱势群体,使其难于维持。百姓生活一旦无着,社会动荡在所难免。



通胀必然危及民生,因此事关天下。古今中外,通胀往往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,绝非偶然。



通胀猛于虎。它不仅吃人,还要吃掉整个天下。为天下安宁者,必伏通胀之虎!


分享到:
0
©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1005511号-1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93号
技术支持:奥远科技